王弼《周易注》中“同人”卦的原文及注文。
䷌ 离下乾上
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利君子贞。
《彖》曰:同人,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,曰同人。同人曰:同人于野,亨,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。
王弼注: 二为同人之主,以柔得位,处中应乾,上下诸阳皆欲与和,故曰“同人”。能和同于人,至于旷远“于野”,何险不济?故“亨”且“利涉大川”。此乾德上行,不相违背也。体健文明,各得其正而相应,是君子之正道也。君子之志,公而无私,故能通天下之志。
《象》曰:天与火,同人。君子以类族辨物。
王弼注: 天体在上,火性炎上,同人之象。君子观此,类聚其族,分辨物情,以审异同。
初九:同人于门,无咎。
《象》曰:出门同人,又谁咎也?
王弼注: 居同人之始,为同人之首,无应于上,心无系吝,出门皆同,故得无咎。
六二:同人于宗,吝。
《象》曰:同人于宗,吝道也。
王弼注: 应在乎五,唯同于主,用心偏狭,鄙吝之道。
九三: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岁不兴。
《象》曰:伏戎于莽,敌刚也。三岁不兴,安行也?
王弼注:居同人之世,而据二应之间,欲下据二,上敌于五,故潜伏兵戎于草莽之中,升其高陵以窥伺。然五刚且正,力不能敌,故三岁之久不敢兴兵,安可行其志乎?
九四: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
《象》曰:乘其墉,义弗克也。其吉,则困而反则也。
王弼注: 处上攻下,力能乘墉(城墙)而攻之。然居上体之下,非为主者,察义知不可攻,能自反则,故获吉。
九五:同人,先号咷而后笑,大师克相遇。
《象》曰: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。大师相遇,言相克也。
王弼注: 为同人之主,应在于二,中间隔三、四,为强寇所阻,故先悲“号咷”。然其体中正,直道必胜,终得与二相遇,故后“笑”。用大师之力,克胜阻隔,乃得相遇。
上九:同人于郊,无悔。
《象》曰: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。
王弼注: 处同人之极,最在于外,虽同于郊,不及于内,虽无悔吝,亦未得志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