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弼《周易注》中 “否”卦的原文及注文。
䷋ 坤下乾上
否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。大往小来。
《彖》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。内阴而外阳,内柔而外刚,内小人而外君子。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
王弼注: 否者,闭塞不通之时也。天地不交,万物不通,故曰“否之匪人”,非是人道交通之时。君子守正,不利于此。阳气往而居于外,阴气来而居于内,故曰“大往小来”。内阴外阳,内柔外刚,小人在内,君子在外,小人之道长,君子之道消,所以为否。
《象》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
王弼注: 天地不交,否塞之时。君子观此象,当收敛其德,以避危难,不可追求荣华禄位。
初六:拔茅茹,以其汇,贞吉,亨。
《象》曰:拔茅贞吉,志在君也。
王弼注: 处否之初,阴爻皆下,犹若拔茅牵连而同退。守正而后吉亨,以其志在清洁君王之世,不忍入于乱朝。
六二: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《象》曰:大人否亨,不乱群也。
王弼注: 居否之世,而得位中正,能包容承顺于上(九五),故小人得此则吉。然大人(君子)若如此,则是屈己顺时,虽则否塞,亦能亨通,以其不与小人群乱也。
六三:包羞。
《象》曰:包羞,位不当也。
王弼注: 以阴处阳,位不当也。居否之时,不当其位,而欲进取,包容羞耻,故曰“包羞”。
九四:有命无咎,畴离祉。
《象》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
王弼注: 夫处否而不可以有命,唯九四之所乃可也。有命,谓天命也。禀天命以济否,故无咎。畴,类也,谓三阴也。离,丽也。祉,福也。三阴若能顺从于四,则得附丽其福祉。
九五: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
《象》曰:大人之吉,位正当也。
王弼注: 居尊得位,能休止否塞,故大人吉。然存不忘亡,既休否矣,仍戒惧念危,曰“其亡其亡”,则其国祚稳固,若系于丛桑之根本,不可动摇也。
上九:倾否,先否后喜。
《象》曰:否终则倾,何可长也?
王弼注:处否之极,否道已终,故能倾覆其否,使不通者通。先经历否塞,终得欣喜。

